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14; Tristia, Op.18
《幻想交响曲》:1827年秋日某晚,柏辽兹在巴黎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剧团演出莎士比亚悲剧,深受感动,且爱上了饰演朱丽叶的演员,却遭拒绝,使他极度苦闷。1830年,27岁的柏辽兹写成这部表现个人爱情狂热、绝望、幻想的标题交响曲,副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活的插曲”。 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梦幻、热情”。先是广板,而后是热情的急快板,奏鸣曲式。作者于1832年在该曲的总谱上曾写了很长的文字,描述了一个神经衰弱、狂热而富于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在失恋时服毒自杀,因剂量不足,在昏迷中进入光怪陆离的幻境的情景。他还指出,贯穿全曲的“固定乐思”,表示着使音乐家神魂飘荡的恋人形象,第一乐章中,这一主题的出现顿使阴暗、忧郁的情绪变得热情、明朗。第二乐章“舞会”。适中的快板,在华丽宴会的舞会上,艺术家遇到心爱的人。这是一段辉煌的圆舞曲,作者在乐队中首次采用了两架竖琴。第三乐章“田园景色”。慢板,以英国管与双簧管模仿乡间牧童的二重唱,使沉思中的艺术家产生热情和希望。“固定乐思”再次出现,他求之不得,十分痛苦。牧歌复现,远处天边传来了雷声。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从容的快板。艺术家服毒后昏迷,以为自己杀死了情人,被判死刑。在描写押赴刑场时,“固定乐思”的出现,仿佛是对爱情的最后眷念。这里用了三个长号,两个低音号,四个定音鼓及其它打击乐器。第五乐章,“妖魔夜宴的梦”。快板,是一段群魔狂舞的回旋曲。圣咏主题“愤怒的日子”在低声部与钟声、舞蹈节奏混为一片,情人的主题又以怪诞的面貌重现。乐曲在急速而狂热的舞蹈中结束。《幻想交响曲》从失恋这样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欧洲一些艺术家在生活逆境中的苦闷情绪。它还从标题音乐创作和交响乐配器两个方面,为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舒曼曾撰文高度评价这部作品,李斯特将它改编成钢琴曲,帕格尼尼对“幻想”推崇备至,并建议柏辽兹创作一部中提琴与乐队作品,也就是着名的交响曲《哈罗德在意大利》。 唱片上另外收录了一首柏辽兹的合唱与乐队的作品《伤感之歌》(Tristia),作于1849年–18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