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art: Requiem (莫扎特:安魂曲)
贝姆可说是廿世纪公认的莫扎特音乐的代言人! 从未正式上过指挥课程的贝姆,似乎天生就具备这种本领,也可说他是自学成功的例子。对于乐团,贝姆要求甚严,不时予以责备。除了继承十九世纪德奥传统,他可以被誉为二十世纪古典音乐大师。对于莫扎特的音乐,他终生热爱不渝,成就也最高。 在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的音乐中,大部分充满了天真活泼的风格,虽然在部分小调作品或是慢板的乐章中,可以感受出比较忧鬱、阴暗,略带哀伤的情感,但是多半还是可以感觉出莫扎特音乐中特有的开朗性格……不过这样的看法,当你听过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作品:Requiem in D minor, K. 626 (安魂曲) 之后,应当会有很大的转变…… 这首安魂曲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很神秘的传闻,说是一位黑衣使者找上莫扎特,希望出钱作一首莫扎特自己的安魂曲!不过事实上是当时的莫扎特疾病缠身,经济上又陷入困境,因此当一位想为自己过世的太太作一首安魂曲,却又不愿透露姓名的伯爵派人来委託莫扎特作一首安魂曲时,莫扎特会接受这项委託了,并且伯爵同意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等到曲子完成后再付。 由于莫扎特的病已经相当严重,而为了儘早交出这首作品以拿到酬劳,莫扎特更是日以继夜不停的作曲,在写作此首安魂曲的同时,莫扎特的最后一首歌剧:魔笛 (The Magic Flute)也同时在进行中。 不料,莫扎特的身体状况终究无法负荷,到了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病逝时,安魂曲并未完成,只有开头的 Introitus "Requiem aeternam" 与 Kyrie 已完成,而第二到第七部分的 "Dies irae" 到 "Lacrimosa"的第八小节只完成了人声,器乐的低音部,以及部分乐曲的片段的部分;而其馀的部分,也就是 Sanctus、 Benedictus 及 Agnus Dei 和 Communio "Lux aeterna" 的部分根本还没写。 莫扎特去世后他的遗孀康丝坦彩为了怕拿不到后半部分的钱,于是便请莫扎特的弟子 Franz Xaver Suessmayr 依照莫扎特在总谱上的指示将其馀部分完成,包括 Lacrimosa 第九小节之后,以及最后四个乐章。 当他去世时,家中分文不存,遗体只好埋葬在十分廉价的平民公墓内。莫扎特的遗体原先是放在当初与康丝坦彩结婚的史德芬教堂,然后运往墓园,当时因暴风雪侵袭,送葬的人半途折返,只留下被埋没在无名墓园内莫扎特孤单的遗体,第二天,再去确认他的墓地时,却已永远无法找到了,莫扎特之墓,永远成谜。过了很久,当世人公认莫扎特是旷世奇才,是非常伟大的音乐家时,才动员在墓园作调查挖掘,但仍是无功而返,最后只随意选个地方替他立了个墓碑,算是对他的景仰。 「天妒英才」这句话应用在莫扎特身上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他一生坎坷,终身贫困,但始终乐观,保持着赤子之情,那时代的人对莫扎特并不了解,对莫扎特的音乐也只是表现出一般的欣赏程度,但是,如果莫扎特死后有知,他应可安息,因为我们已从他的作品中洞彻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