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群
沈利群祖籍浙江,生于上海,原名缪利群,国家一级作曲,任职于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协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影视协会会员。1948年参加革命,改名沈利群。1961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现上海话剧中心)作曲。创作了话剧、电影、戏曲、音乐等大量作品,涉及领域横跨多个行当,说她是跨界音乐家真是恰如其分。她与黄佐临、杨村彬、黄贻钧等戏剧、音乐大师长期合作,业务上受益匪浅。她的毕业作品“珠穆朗玛”交响组曲是为上海人艺演出的同名话剧谱写的,受到民乐大师卫中乐的好评,黄贻钧给这部作品打出最高的“5”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她在音乐学院大三时,写出了“蚌和渔夫”,被选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教材,一直沿用到今天。她的作品之多、之广、流传时间之长,也是罕见少有的,如:《啼笑姻缘》、《再见了,巴黎》、《真情假意》、《孙中山与宋庆龄》等;为电影《三笑》、《双女情歌》、《阿混新传》、《李慧娘》、《陈毅市长》等作曲;作为主创人员参加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龙江颂》及《宝剑归鞘》、儿童京剧《闪闪的红星》、扬州木偶京剧《嫦娥奔月》;她作曲的黄梅戏《红楼梦》获国家文化部办颁发的“文华奖”;话剧《孙中山与宋庆龄》获上海市第二届戏剧节音乐奖、广播剧《追月》获全国优秀广播剧奖...... 与电影《三笑》结缘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新民晚报》文化新闻版有这样一篇专访,披露了一段尘封已久往事。广大观众只知道电影《三笑》是一部轰动一时的香港影片,却不知里面有一段沪港合作、鲜为人知的文艺史料。 1962年夏天,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分配至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工作的沈利群,被院总支书记找去谈话,要她为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正在筹拍的新片《三笑》搜集民间音乐资料。并说这一任务是市委统战部门的一项要求。就这样,沈利群被请到华侨饭店,开始成为香港著名导演李萍倩的助手。李萍倩要求《三笑》中的唱段,全部采用原汁原味的江南民歌风格。据此,沈利群一段段地配曲,还用江南小调写了一些插曲。李导演选择上海民族乐团的许学琴和朱玲娣分别配唱影片中的秋香和石榴。唐伯虎谁来配呢?本来想请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担此重任,但不巧她正在拍摄黄梅戏《牛郎织女》影片,一时来不了。转而又欲请擅唱苏滩的王学雁,但那时她正随上海方言话剧团演出《啼笑姻缘》,也来不了。进录音棚的日子迫进了,李萍倩很是着急,对沈利群说:“我看,你可以配唐伯虎!”原来沈利群配曲后,每一段都要试唱,李萍倩听她唱的唐伯虎很有味道,性格也非常对头。于是在李萍倩的安排下,沈利群把手中的另部分写伴奏音乐的工作,交给了她的作曲系同学、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江明淳,自己则担负起配唱唐伯虎的重任。 所有的音乐创作和配唱人员,都来自上海文艺界。由上海合唱团伴唱,上海民族乐团伴奏,沈利群是指挥兼配唱,真是重任一身啊。在上海电影技术厂的录音棚里,还出现了滑稽大师周柏春的身影,他配唱影片中的艄公“米田公”唱段,非常发噱,常常逗得现场一片笑声,令人乐不可支,印像极为深刻。录音非常顺利。这一轮先期创作,历时3个月,李萍倩满意地带着这些配唱和音乐资料回到香港,由陈思思等人分别对口形练习和排戏,成功拍摄完《三笑》。影片拍成后,长城公司为上海市文化局买了6台盘式录音机作为报偿,分别给了6个专业剧团。沈利群获得360元人民币稿费,许学琴的稿费是100元。虽然所得不多,而且其他参加工作的上海文艺界人士都没有报酬,但大家都没有怨言。更为感人的是,所有的配唱人员,都没有在银幕上列名,以至于《三笑》的大量唱段脍炙人口,传遍国内的大街小巷和海外华人圈,但人们却长期不知它的原唱者是谁,也不知还有那么多的幕后英雄。 众所周知的原因,1963年拍成的影片,直到1978年才在大陆放映,当时可说盛况空前,电影院纷纷加映晚夜场,才可满足观众需求。观众从影片字幕上,看到沈利群姓名后标有“制曲”二字,细心者不免生出好奇新鲜感。其实,这是李萍倩导演的睿智高明处:与作曲、编曲稍有不同,这个“制曲”与惯常提法的不同,为什么这样称呼,为何当时不时兴发放稿费,也许与特定历史时期的风向有关吧?谁能说出其间道道,也许是一篇不错的艺术论文哩。 在深圳先科娱乐传播有限公司出版的“三笑”电影VCD碟片中,对每首歌曲都注上了旧曲的曲名,而对沈利群新作的歌曲则注称为“吟诗调”,这表明先科公司在旧曲资料中找不到对号的曲名、而为作曲的沈利群所另取的一种“雅名”。 沈利群善从民族民间音乐元素里汲取养料,融会贯通,从而创作出为观众喜闻乐见乐见的艺术作品,经久不衰地流传于世。《三笑》的音乐构成,我们择其大要,看看她是如何巧妙地汲取民间音乐或乡村小调养料,灵动地融入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巧夺天工,自成一派,为艺术同行认可赞赏,被广大观众接受喜欢,拥有数不胜数的“粉丝”、追随者的。改编、创作的:序曲,根据“梨膏糖”“杨柳青”改遍;二呆厌读,根据评弹曲调改编;秋香自叹,根据“湘江浪”改编,4、烧香回程,根据“茉莉花”改编;游殿、三愿、惊美、追舟等系创作;咱秋香,根据评弹改编;第二笑、第三笑及金龟婿、寂寞画雕、选美、石榴自杀、合歌等均属创作。